一、關于原料藥 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在關于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(修訂草案)》審議結果的報告中指出,修訂草案按照各方都認可的藥品分類,將藥品定義中的藥品種類進行概括式列舉。原料藥仍按照藥品管理,應當遵守《藥品管理法》的規定。 二、關于新修訂《藥品管理法》第一百二十四條的適用 新修訂《藥品管理法》主要按照藥品的功效,重新界定假藥、劣藥,并將原《藥品管理法》“按照假藥論處”“按照劣藥論處”情形中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禁止使用的藥品,必須批準而未經批準生產、進口的藥品,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藥品,使用必須批準而未經批準的原料藥生產的藥品,單獨作出規定,明確禁止生產、進口、銷售、使用這些藥品,并在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了行政責任。 在監管執法中,發現應當批準未經批準的藥品、使用未經審評審批的原料藥生產藥品等違法情形的,不能簡單一律僅適用第一百二十四條,應當綜合案情,判斷是否存在有非藥品冒充藥品、以此種藥品冒充他種藥品、使用的原料藥是否符合藥用要求等違法情形,構成假藥或者劣藥情形的,應當按照生產、進口、銷售假劣藥進行處罰。 三、關于“從舊兼從輕” 《立法法》規定,法律、行政法規、地方性法規、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、規章不溯及既往,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、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和利益而作出特別規定除外。 對于新法施行前實施的違法行為,新法施行后方發現或者查處的,行政機關在對違法行為進行行政處罰時,應當對新舊法律中的行政處罰進行對比分析,選擇有利于相對人的法律規定。 針對使用未經審評審批的原料藥生產藥品具體案件的查處,行政機關應當根據案情,綜合判斷。該行為涉嫌犯罪的,應當依法移送司法機關。發現上游生產經營企業涉嫌違法犯罪的,應當及時將相關線索通報相關地方監管部門。 四、其他問題 (一)監督檢查中發現未經審評審批的原料藥的,應當結合原料藥來源、檢驗結果等,對原料藥供應商、制劑生產商的行為進行綜合判定,依法處理。(二)根據《刑法》的規定,只要故意實施生產銷售假藥違法行為,就應當追究刑事責任。但不構成生產銷售假藥罪并不意味著該違法行為不構成犯罪;對于涉嫌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、非法經營罪等其他犯罪的,應當按照行刑銜接的規定,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處理。 |